仙人关前,金兀术“割须弃袍”
探访吴家将抗金遗迹2
天水汪川镇大城村中吴膦修建的宋城。
大城村宋城中的民居。
南宋时期的银会子。
陇南市位于甘肃最南端,地处嘉陵江上游,与四川广元、陕西汉中毗邻,“秦陇锁钥,巴蜀咽喉”,是连接“秦陇”和“巴蜀”的战略要地,又被称为“陇蜀之城”。宋金对峙时期,吴玠、吴璘、吴挺等吴家将为捍卫南宋王朝的江山社稷,在此保蜀八十余年,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,其中和尚原、饶风岭、仙人关等大战彪炳史册。今天的陇南,仍然有众多城堡、营垒、墓葬、战场、碑铭等遗存,默默诉说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,此次去陇南,我们寻访吴家将抗金的遗迹……
1.吴玠率万余人迎击金兵
金兵进犯仙人关,吴玠首先率万余人迎击金兵,吴璘由七防关昼夜兼程来援,与金兵转战七昼夜才与吴玠会兵一处。金兵进攻更加猛烈,都被宋军将士一一击退。金兀术大怒,令金兵改用云梯攻垒,吴玠派刀枪手阻击金兵攻垒,又令宋军持长矛刺杀。
将士显露疲态后,吴玠主动放弃了第一道防线,领兵退入第二隘防守。但金兵仍步步紧逼,猛攻不止,兀术还令士兵身披重铠,以铁钩相连,人跟人鱼贯而上,吴璘组织弓弩手轮番急射,一时箭如雨下,金兵死者层层叠叠,但后面的金兵还是踩着自己人的尸体强攻不止。
天降暮色,金将撤离喝见仍攻不下宋军,伤亡又十分惨重,心中十分焦急,他站立马上向四面观察了一番,见西北有一楼,便喊道:“有办法了。”继而,撤离喝令金兵全力攻打西北角堡楼。吴玠忙派大将姚仲登上堡楼与金兵对抗。楼将倒,姚仲令士兵用绳将堡楼缚正,金兵又用火攻堡楼,姚仲令士兵灭火,与金兵进行殊死搏斗,吴玠见情势危急,又派杨政、田晟各领一支精兵冲入金兵阵中,用长刀大斧左右刺砍,将金兵冲了个七零八落。
当晚,吴玠又在四面山上燃起熊熊大火,将战鼓敲得震天响。同时派部将领精兵分紫、白二色旗帜趁夜杀入金兵大营。一时间,金军阵脚大乱,慌不择路,兀术看架势招架不住,领残兵连夜逃走,“仅以身免,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”。
此前,吴玠已命令统制张彦在横山截击金兵,又令统制王俊领一支人马埋伏于河池,扼住金兵退路,金兵败退又遇张彦、王俊截击,惨败,死伤无数。
次日早上,吴氏子弟兵发起总攻,冲入金兵营寨,金兵仓皇逃窜,溃不成军。宋军趁机收复了秦州、凤州和陇州。
在仙人关战役开始之前,金人自元帅以下皆携家眷而来,决意要进占蜀川,惨败后,方知吴玠、吴璘不好对付。仙人关之役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。仙人关之战,吴玠一战封神,金兀术终其一生,都未再进川陕半步,甚至后来金廷想调他回陕西再次主持战事时,他都不愿再去。恐怕是与和尚原和仙人关的两次惨败,让他始终无法释怀吧。
2.寻找“地网”的秘密
仙人关大捷之后,百姓以美酒犒劳吴氏大军,酒器不够,就地以头盔盛酒,军民皆举杯庆贺。在当地,“盔”“徽”谐音,享誉天下的“金徽”美酒之名由此而来,千年不衰。
当时的陇南境内,驻守着吴玠的十万大军,当地经济繁荣,但白银、铜钱携带使用都不方便,给士兵发军饷更不方便,吴玠发行银票等同白银使用,并在河池设立银会子,进行白银汇兑,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的银本位纸币。
“治褒城废堰,灌溉民田,复业者数万家”,吴玠还为当地兴修水利,积极恢复因战争而荒废的农业生产,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吴玠亦因战功赫赫,曾被加封为两镇节度使,四川宣抚使以及少傅、少保等勋爵,绍兴九年(1139年)六月病逝于仙人关军营中,宋高宗罢朝三日,举国哀悼。后追封为涪王,谥号“武安”。
史书中常说的“南渡五大将”,只有岳飞和吴玠的功业处于同一级别。“自金兵入中原,将帅皆望风奔溃,未尝有敢抗之者。”但当金军打得宋军节节溃败之际,其主力军团却在西部川陕战场上首遭吴家军的顽强抵抗和重创,和尚原、仙人关之战的胜利,为吴玠、吴璘的抗金业绩写下了极其辉煌的篇章。
著名宋史专家王曾瑜指出:“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将中,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,而在他人之上。”这个评价恰如其分。
吴玠病逝后,吴璘承继兄业,竭毕生精力,措置川陕边防,“守边安静”之余,又多次重创金军,终于使四川免遭战火。其抗金保蜀的业绩为后人所称颂,他首创的“地网”战术更是将冷兵器时代的防御战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
在天水秦州区和陇南礼县交界处,曾有一处宋金鏖兵处的地方,名为十二连城,我们去那里,继续寻找“地网”的秘密。
礼县白关堡乡——天水市汪川镇——礼县宽川镇廖家寨村地带,十二连城长约四十里,城寨宛若星图,守望分布,每座城寨之间相距四里地,称作“连城跨凤”。
十二连城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是吴璘收复秦州后构建的防御体系,确保当时的西和州不被金兵攻破。十二连城西南十公里处就是大堡子山,西北面十公里处就是天水关,自古兵家必争之地。
汪川位于天水与礼县交界处,在距离汪川十几公里的地方,沿着山谷、公路山间散布着不少城堡,它们有些建于山顶,有些建在山腰的坪台上,但无一不占据了居高临下的位置,俯瞰着我们。据说,一进入汪川,能看到的城堡,都和宋金对抗有关系。乡亲们将这里的城堡笼统地称为“十二连城”,地网的起源和这些古城密切相关。
3.“连城”一词的来源
“连城”一词在陇原大地上经常看到,比如民勤连城、永登连城、榆中的七十二连城等等,其来源大多指两城或者多城相连。其实质是,一座主城周围又修建了诸多的城堡,形成连环防御,起到互为犄角的作用。在使用冷兵器的年代,连城强大的防守力量,保全了一方百姓的安静生活,故而也被人们牢牢记住。
汪川镇的宋城,当地人说的大城城堡就修建在镇后的半山腰上,沿着山间小路来到大城村,顺着村子中间的小路一路向上,走到尽头时才发现,已不知不觉来到了城墙的一处角台之上。这显然是一个制高点。站在这里,能清晰地看到古城附近的地理风貌:
古城依山面河,山下的汪川镇一览无余,四周群山环抱,能看到周边有六座城寨拱卫着脚下的这座古城。
有星罗棋布的十二连城,宋军便有了防守的依托,虽然能遏制金军的大规模进攻,但却无法阻挡金人骑兵的四处侵扰抢掠。要击败金兵,就必须彻底让其丧失机动性。
于是吴璘殚精竭虑,吸取了农人的智慧,发明了“地网”战术。
所谓“地网”就是在一马平川的地面依照水势挖渠挖沟,这种沟宽约八尺,深达一丈余。
史书记载,这样的渠道最初开凿了360条,后来增加到554条。它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,平时为引水渠道浇灌农田,战时就是阻挡金人骑兵的壕沟,敌人的骑兵一旦突袭到壕沟内,自然如同进了网络中,失去了机动性。交错分布的“地网”,再加上修筑在山间的城堡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。
在古代典籍之中,“天罗”一词是指空中捕鸟的网,最早出现在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中,“才离阴府恓惶难,又值天罗地风灾。”自吴璘创制“地网”两百多年后,元人的《锁魔镜》才出现成语“天罗地网”。
文/图 奔流新闻·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
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声明
1.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ag凯发k8国际的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:0931-8159799。
相关新闻
- 2024年11月15日
- 2021年10月15日
- 2021年05月25日
- 2021年04月15日